2024年8月28日,由百年建筑和我的钢铁主办的2024首届新疆市场建材行业沙龙交流会在乌鲁木齐新市区北京南路东二巷环球国际大酒店顺利召开。

新疆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敬莉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新疆经济发展情况作出简析。敬莉教授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出发,指出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所在。她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此外,敬教授从新疆发展面临的机遇、优势及挑战展开论述,由点到面,演讲内容丰富且详实。

首先,敬教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脉络进行阐述,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50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GDP增速逐渐与美国增速趋向一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收入差距、区域差距、经济循环不畅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我国经济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科技战、金融战等,经济逆全球化,2020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走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大逻辑就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就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接着,敬教授具体描述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发展面临的困难,世界正处于大动荡大重组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总体走弱,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导致中国外部需求减弱,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动能。美西方对我国崛起的围堵遏制加剧,美国对华贸易加征关税、投资限制和科技封锁等,使得中美贸易投资科技合作受到严重影响。美西方“去风险化”下调整“双链”影响中国产业和供应稳定,进一步削减了中国外部市场需求。

当前中国经济有所好转,但是内外部许多方面形势依然不太乐观,冲突矛盾重重。从中央到民间都在谈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谈“六稳”和“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从上半年经济数据看,突出特点是内需持续偏弱,消费持续低迷、地产投资仍在持续探底。在国内出台多项政策刺激内需之下,内需恢复不如预期,显示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内伤”较多。其中,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全面下滑,对经济恢复形成了较大拖累。可以确定,扩大内需将是下一阶段稳增长重点。

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是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粮食、能源、债务多重危机同步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二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三是地缘政治动荡,局部冲突频发,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性问题加剧,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这意味着,我国必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这是我们研判经济形势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需求收缩,冲击我国出口贸易;比如,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筑起“小院高墙”,鼓动“脱钩断链”,影响我国参与全球分工、拓展全球市场;比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本地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可能削弱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等。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确保能够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然后,敬教授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是未来中国发展新增长极的观点。 新质生产力是由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国家领导人率先提出的新词汇、新概念,不是源于学术界的创新,这也给大家留出了解读和创新发展的空间。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新劳动者。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四是新型基础设施。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

随后,敬教授对新疆发展面临的机遇、优势及挑战进行详细总结:一是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我们党70多年来治疆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强调要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并全面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强调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在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亲临新疆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就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2023年8月26日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并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再次对做好新疆工作下了“指导棋”、教了方法论。

二是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是反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自治区党委坚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把新疆工作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研究谋划,坚决扛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锚定新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积极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积极打造全国能源资源的战略保障基地,积极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的重要供给基地,积极打造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疆应有的贡献。

三是对口援疆优势独特。全国19个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对口支援新疆,形成了新时代全国一盘棋、各方力量对口援疆的工作格局,为援受双方加强产业合作、畅通经济循环奠定了基础。近两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累计投入预算内援疆资金390多亿元,让新疆2598万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了总书记、党中央特殊关心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是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新疆已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新疆特有的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实际出发抓好对外开放工作,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一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不断提升对外大通道畅通水平,保障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三是不断加大向西开放力度。四是加强与周边省区和援疆省市的交流合作。

最后,敬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及自贸试验区。2022年9月9日,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果蔬等资源和产业在全国经济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2月26日,自治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暨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出席会议并讲话。加快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

   1.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和“疆油疆炼”“减油增化”,高质量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

   2.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优质产能,打造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基新材料等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

   3.提高棉花就地转化率和纺锭规模,补齐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粮油加工转化能力,优化绿色果蔬产业布局,建设肉类、乳制品加工产业带,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

   4.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发电基地建设,

   5.加快建设国内绿色硅基产业发展高地、国家重要锂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基电子新材料产业链,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6.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7.持续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8.改造升级石化化工、有色金属、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

新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积极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有利于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新疆经验。有利于新疆以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