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反馈,7月8日,上海水泥价格涨50元/吨,24日,回落25元/吨,7月实际涨幅25元/吨,主流品牌P.042.5散装水泥市场价报250-270元/吨。供需博弈、价格反复,有没有觉得7月这一轮价格调整似曾相识?

回顾今年以来上海水泥价格走势,我们不难看到,上海水泥价格在4月、5月也分别有过两轮推涨,但在涨后1个月内又陆续回跌,7月表现亦是如此。

既然涨不上去,为什么要“硬涨”?

其实几轮涨价后,百年建筑网也对厂家进行了调研,包括水泥在内,也知道涨价落实难度大,但是价格推涨仍然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①水泥厂以涨止跌:价格推涨也是为了“以涨止跌”,需求持续低迷,水泥价格不涨就会下跌。上半年长三角主要城市混凝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据协会数据反馈,上海、南京、杭州上半年降幅为13%、30%、15%。

②贸易商有囤货意愿,水泥厂库存前置:涨价前沿江水泥船运平仓离岸价基本在200元/吨以内,处于厂家成本线上下,继续下跌空间有限。所以价格大涨之前,贸易商拿货积极性较高。而每次水泥推涨之前,厂家都会与贸易商、下游提前沟通,贸易商、终端有足够的时间备库,据市场反馈,涨价前沿江水泥厂发货量(下单)高达50-80万吨,厂家库存前置。

虽然每次水泥涨价最终落实并不完全,看似“空涨”,但也起到了水泥价格止跌,厂家库存压力缓解等的作用。

既然“硬涨”,为什么涨不上去?

虽然水泥厂涨价意愿强烈,为此也做了错峰停窑等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实际落实情况一般。

①厂家“竞合”:虽然每次涨价前,行业自律会要求各企业执行错峰生产,但执行情况各方并不完全满意。其实,基于生产与销售布局的不同,在计算停窑付出的成本和得到“量”、“利”回报时,各企业得到答案也是不同的。这也导致停窑的执行情况各方难以达成一致,各厂家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摇摆。

②库存消化慢,市场价差较大:8日,厂家通知价格上涨50元/吨,但贸易商有库存,对市场报价灵活, 8日部分贸易商报价跟进涨50元/吨,10号左右开始陆续回落20元/吨。近日随着部分头部搅拌站定价确定,同意上涨25元/吨,贸易商对外报也同步跟进下跌。部分中转库为消化库存,对部分现款客户基本没涨。

③需求低迷,供需博弈:近年来,下游搅拌站、施工单位同样也面临行业下行压力,通过各种途径降本增效,对原材料价格也更加敏感。所以在厂家通知涨50后,下游并未立马接受,更加关注市场和同行接受价格,以此来与供应商博弈,减少涨幅,控制成本。

综上所述,从供需层面看,这三次推涨时,供大于求矛盾均表现非常明显,涨价其实难有支撑,但在生产端成本压力,行业大面积亏损情况下,厂家积极推涨,以涨止跌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下游搅拌站、施工单位同样也面临行业下行压力,通过各种途径降本增效,因此对涨价接受度较低,最终导致价格陆续回落。最终表现为上半年水泥价格呈现拉锯式波动状态。下半年在供需矛盾无法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拉锯式价格波动或将频繁出现,价格震荡运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