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水电十四局 作者:冉路超 摄影师:冉路超 刘正

         天空,万里无云;大地,热浪扑面。云南鲁甸“8·03”大地震3周年前夕,与云南电视台《激战堰塞湖》记录片摄制组来到红石岩堰塞湖。随着一个个惊险场面的再现,一个个记忆碎片的提取,一个个动人镜头的拍摄,人们又一次被当年那场抗震抢险的难忘思绪所笼罩……

         在灾情最危难、最艰难的关键时刻,水电十四局勇敢地站到了抢险第一线,担负起了抗震救灾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充分展示了“地下铁军”的英雄本色。

         一帧帧视频、一个个片段、一段段故事,令人再次为之震撼。与自然灾害厮力搏斗的种种惊心动魄,充溢着激动人心的顽强与不屈,使人们从灾难中体验大爱、掂量价值、解读生命……

镜头一:寻找施工支洞洞口的模拟拍摄现场

         水电十四局抢险突击队员紧抓安全绳,正从陡峭破碎的山崖一步一步地往下挪,去寻找红石岩电站调压井施工支洞口的准确位置……

2014年8月3日,一场6.5级的强烈地震突然降临,震伤了鲁甸、震痛了云南、震动了中国!

        “震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在公司党委书记王曙平、副总经理黄岗带领下急赴灾区,任务是拆除红石岩电站调压井施工支洞堵头,分流堰塞湖,确保下游3万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用思索,浦友繁记忆中的片断一下就浮现出来:“晚上九点多钟才到达鲁甸县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馆子,煮了一锅面条,勉强算是吃了顿晚饭。然后将桌子一撤,就席地而睡。”

          资料缺乏,地质不明,突击队几经周折才找到施工支洞洞口。浦友繁、马红均、刘正、郑建林等人在曲靖分公司经理范开平带领下,淌着淹及大腿的渗水向施工支洞深处吃力地走。

“借着手电筒的昏暗灯光,我们看到支洞堵头大面积地喷射着股股高压水流,并发出阵阵恐怖的尖利哨声,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帘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正还是心有余悸:“看到这一恐怖场景,一个协作队员吓得手电筒都掉到了水里,撤腿就跑。我回头看时,他已跑出好几米了。”

         现场勘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爆破拆除施工支洞堵头的爆破方案,很快获得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批准。

镜头二:抢运爆破堵头炸药的模拟拍摄现场

         水电十四局突击队员沿着怪石嶙峋的河谷奋力前行,正肩扛背驮抢运2.4吨乳化炸药……

爆破方案确定后,抢运炸药成为爆破拆除堵头的关键。

        8月9日下午,突击队接到命令,立即赶到昭巧公路红石岩天生桥处转运炸药。傍晚时分,突击队员们赶到指定地点,但炸药却没有运到,只好死等。时间在一分分地流逝,寒冷和饥饿阵阵袭来,一股潜在威胁似乎在悄悄逼近。

          突然,一阵隆隆作响,乱石翻滚,风紧雨急,“余震来了,赶快上桥!”范开平苍白着脸声嘶力竭地喊。 

         “无处可躲,80多人只能挤在横跨牛栏江的天生桥上。摇晃着的窄窄小桥如果跨了,绝无生还的可能”。时至今日,提及此事,范开平还阵阵后怕。

           直到第二天清晨6点钟,终于等来了炸药。穿越泥石流堆积体,绕开垮塌崩落巨石,趟过湍急潺潺的涌水,在80多名解放军官兵和当地灾民的帮助下,突击队员艰难出色地完成了炸药抢运任务。

镜头三:爆破施工支洞堵头的模拟拍摄现场

          水电十四局突击队员面对堵头检修门随时可能崩脱而被冲走的生死考验,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正紧急安装炸药……

          施工支洞堵头检修门为直径1.8米的钢管,端头焊接法兰盘,用直径48毫米的螺栓与60毫米的钢板蒙头连接。在 70余米高水头的压力下,蒙头与法兰盘之间的水封已被冲坏,高压水流从法兰盘与蒙头间隙中喷射而出,形成一道环状高压水幕。钢板蒙头不时发出嗡嗡怪响,螺栓疑似到了临界状态,阴森可怖。

         “情况十分危险!但我们的职工没有退缩,因为我们是中国电建突击队!”马红均努力搜寻着脑海中的记忆:“钢管从混凝土里露出70厘米,太短了。我们要穿过压力水幕,将2000多米导爆索紧紧缠绕在钢管外侧,将2400公斤炸药堆码在钢管四周。”

         高压水流喷到洞壁,围岩被掏空,不停掉块;射到人身上,如被高压水枪击中,疼痛难忍,殊死搏斗每隔7、8分钟就换一组队员。“湿透的衣服裹在身上,根本迈不开脚、摔不开手,大家干脆将衣服一脱,光着膀子干。”

         2014年8月10日上午11时,随着一声爆破巨响,施工支洞堵头成功爆破拆除!喷涌而出的洪水,为在施工支洞内生死搏杀数小时的突击队发出了胜利的怒吼。

施工支洞堵头的成功拆除,为堰塞湖水开辟了每秒80多方的下泄通道,极大地降低了堰塞湖溃坝的风险,水电十四局突击队取得了堰塞湖抢险关键战役的重大胜利!

然而,范开平这位困难面前从不低头的铮铮铁汉,此刻却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放声痛哭。他说:“不是痛苦,不是委屈,也谈不上兴奋,这是巨大压力的瞬间释放。也许只有尽情奔流的泪水,才能平复自己备受煎熬的心。”

镜头四:施工中的应急泄洪洞突发涌水险情的模拟拍摄现场

          水电十四局突击队员正从应急泄洪洞内紧急撤离,50吨混凝土搅拌车及其它设备被冲入滔滔牛栏江中,突击队员有6人失踪、4人受伤……

“成功爆破拆除施工支洞堵头后,大家吃上了用火腿混着大米煮的三天来的第一顿热饭。”负责后勤保障的刘松回忆说:“大家都非常高兴,本以为任务圆满完成,可以回家了,却突然又接到要我们新建一条应急泄洪洞的艰巨任务。”

         位于牛栏江右岸红石岩电站厂房下游侧的应急泄洪洞,全长280多米,是一条断面为7.5×7.5米的大型城门洞隧道,要求在1个月之内开挖完成。它的建成,将有效降低堰塞湖水位,最大下泄量可达每秒840立方。 

        范开平说:“我们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组织准备,投入大小设备81台,200多人冒着余震不断、山体崩塌等危险,于8月14日炸响了施工的第一炮。” 

        人不卸甲马不卸鞍,应急泄洪洞施工24小时两班倒,以每天炸响4排炮、最高进尺一天达12.5米的速度向前快速推进。

        快速掘进至266.9米处,仅剩13.739米隧道即将贯通,但掌子面却多处渗水,不停掉块。省内外著名专家急赴施工现场,会商应急对策。两天后,按照专家确定的新方案,隧道恢复施工。

10月3日14时许,突然又一波余震袭来,应急泄洪洞的围岩在红石岩堰塞湖上亿方积水的巨大压力下瞬间崩坍,巨大的水流以每秒近千立方的流量喷涌而出。

        “当天我带班,被一个电话救了命”。马红均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洞子里没信号,我就出洞来打。电话尚未拨通,就看到洞子排水沟里的水明显增加,赶紧往里跑,却被扑面而来的大水冲了出来,冲到洞口才站稳。这时看到两个工人被冲出来,我抓住了一个,另一个眼睁睁地看被冲走了”。

         应急泄流洞终于打通了,堰塞湖蓄水迅速排空了,可是六位英雄却永远长眠在这片他们最后战斗过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电建人的责任与担当。

鲁甸抗震救灾的惊心动魄,历史将永远铭记!

调压井施工支洞被溢流淹没的情景

寻找施工支洞口

抢运炸药

成功爆破堵头后 突击队员高兴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