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供给侧改革预期不断升温,我们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市场讨论较多的三条“电解铝供给侧改革”路径,并进一步探讨一旦落地将带来的影响;我们也会紧密跟踪政策后续的演变,以重新评估:

路径一:执环保之剑。2017年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北京周边“2+26”城市在冬季采暖季,对电解铝厂限产30%以上;氧化铝限产50%左右;炭素企业,达不到特别排放限值的,全部停产,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限产50%以上。

我们测算若该政策严格执行,电解铝将被迫减产约120万吨,氧化铝减产470万吨,碳素减产100万吨。当前,碳素市场深受环保政策冲击已供不应求,同时100万吨的碳素产量将制约到200万吨电解铝的产出,环保整治氧化铝和碳素无疑为“釜底抽薪”。

路径二:严控电解铝等行业新增产能。控制甚至压缩2017-18年新增产能的释放(其实电解铝产能投放过快是过剩产能行业的根本原因),当然碳素供给不足也将影响电解铝产能释放。

路径三: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我国300KA以下的电解槽产能超300万吨,强化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动态提升落后产能标准亦或成为有力手段。

若上述改革严格执行:2017年全球电解铝或将重归供不应求,尤其是氧化铝和碳素将成为难以回避的产业链“瓶颈”。

风险提示:供给侧改革不达预期,电解铝、氧化铝供需超预期变化,以及自身建设项目推进的风险等。